|
广论——上士道学菩萨行(28)
共修时间:2017/09/20周三20:50—21:30
共修频道:语音93952606
听闻时段:109B15:21—109B26:35听闻时长11分14秒
一、广论原文(P257第11行---P258第09行)
【第三分三,① 何所學處,② 其中能攝諸學道理,③ 於此如何學習次第。今初
◎ 若廣差別雖無邊際,隨類略攝,於六度中盡攝菩薩諸應學處,故六度者攝菩薩道一切扼要大嗢柁南。四攝亦即攝於其中。攝施易知,愛語者是依六度教誡所化,利行者是安立他於所教義,同事者是自亦同所化行故。又二資糧及三學等,亦攝菩薩一切正道。然如六度所引解了,諸餘能攝則不能爾,故以六度為能攝事最為第一。
第二分二,① 正義數量決定、② 兼說次第決定。 今初
◎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,最勝紹尊如佛密意而為開解,解釋如是重要因相,令發定智,即此數量決定道理。若於此理獲勝定解,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,故當得定解。其中分六,
◎ 觀待增上生數決定者。謂圓滿菩提廣大行者,必須轉經無量生世,此復進道若無圓滿德相之身,如現在身略有少相,縱勤修行實難增進,故須身德一切圓滿。又須具足所受用財,能受用身,受用同伴,凡所作業悉能成辦,四種圓滿。】
二、广论第一次讲解
【第三分三,① 何所學處,② 其中能攝諸學道理,③ 於此如何學習次第。今初】
它還是這樣的次第,那麼這一個六度是學習什麼內容呢?這一個東西呀─第二個,能把我們應該學、需要學的所有的內涵啊,都包含在這個六度當中。他也詳細地辨明,一點都沒有遺漏,遺漏了以後不圓滿;也不多餘,多餘是浪費,多餘是浪費,有的時候只是浪費,有的時候多餘了還不成事,所以這第二個辨別。我們了解了這些,那麼正確圓滿了,下面才開始怎麼樣去學。現在第一個。
【◎ 若廣差別雖無邊際,隨類略攝,於六度中盡攝菩薩諸應學處,故六度者攝菩薩道一切扼要大嗢柁南。四攝亦即攝於其中。】
如果你詳細地來說,是啊,要學的內容是無量無邊,但是假定說你分類歸納起來,分成功這個六個項目的話,這可以把菩薩應該學的一切原則、綱要統統包含在裡頭。乃至於說我們通常說六度四攝,四攝也包含在裡頭,四攝的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,所以先簡單地說一下。
【攝施易知,】
因為六度第一個也是布施,然後呢四攝第一個也是布施。至於說這個裡邊有一點不一樣,那是後面說,但是呢布施的行相卻是一個。
【愛語者是依六度教誡所化,】
那就是愛語啊!
【利行者是安立他於所教義,同事者是自亦同所化行故。】
所以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,就是這個四攝也包含在六度當中。
【又二資糧及三學等,亦攝菩薩一切正道。】
兩種資糧就是福、智兩種資糧,三學就是戒、定、慧,也統統在這個菩薩戒,就是六度當中。
【然如六度所引解了,諸餘能攝則不能爾,】
說,這個六度能夠含攝其他的,其他的東西能不能把六度的內容統統包含呢?不行,不行。所以呀,因為這樣的原因,
【故以六度為能攝事最為第一。】
真正地能夠把所有的內涵包攬無遺,而且不多不少的,最圓滿的就是六度,是最好!那麼這個是要學的內容是學些什麼,換句話說,不管二種資糧啊,然後呢四攝啊,然後呢三學啊,總之是什麼?就是這六樣東西。第二呢,說第二是什麼?就是「能攝諸學」,它怎麼個攝法呢?「攝」包括:
【第二分二,① 正義數量決定、② 兼說次第決定。 今初】
說這個內容當中,「數量」,其次再說「次第」。數量是說那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等六樣東西。第二呢,為什麼按照著這樣的次第上去,一點都不能欠缺,也不能紊亂。
【◎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,最勝紹尊如佛密意而為開解,解釋如是重要因相,令發定智,即此數量決定道理。若於此理獲勝定解,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,故當得定解。其中分六,】
佛陀啊,把這一個我們修行哪,說成功這六個大綱,包含了所有的內容。那麼現在呢「最勝紹尊」,就是紹繼如來這個教法最殊勝的,那就是彌勒菩薩、彌勒菩薩。所以啊,把佛的真正的深密的意趣來解釋,解釋,解釋清楚為什麼是這樣的。實際上呢,就是佛說的是什麼?《大般若》,《大般若》就是凡夫到成佛的圓滿的內容。那麼這個我們彌勒菩薩,譬如說造的《現觀莊嚴論》,就是依慈氏那些大論,就是把這個內容詳細地說明。引發「定智」,讓我們確定、正確無誤地了解。「即此數量決定道理」,那就是說,要了解佛,要修持佛法,整個的內容就是這個,對這個決定無疑。
假定,「若於此理獲勝定解,則執六度為勝教授,故當得定解。」就是說,你對這個道理獲得了殊勝的勝解的話,那你一定曉得:啊!我們真正現在要修行的就這個,就這個!這個是唯一的,也只有這個,而且最殊勝的,我們一定學這個。既然要學這個,一定要對它有確定的認識,現在下面分六個項目來說明它。它這個數量決定呀,第一叫:
【◎ 觀待增上生數決定者。】
我們看看這什麼意思。第一個呢根據增上生來說,這個數量是一定確定的。
【謂圓滿菩提廣大行者,必須轉經無量生世,此復進道若無圓滿德相之身,如現在身略有少相,縱勤修行實難增進,故須身德一切圓滿。】
是的呀,我們要想修行圓滿無上菩提,這個要行廣大行,這不是短短的時候可以成功的,要經過無量世、無量生。不但如此,而且這個無量生、無量世你在地獄裡邊,你在惡道當中,乃至於在天道當中,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這地方轉,沒有用啊!還要人道當中。人道當中還不行啊,還要修學佛法的所謂「進道」,要「圓滿的德相之身」喔!現在的身呢,欸,有了,但是啊還不圓滿,說「縱勤修行,實難增進」啊!這兩句話是絕大、絕重要的啊,千萬記住哦!你如果說不圓滿的,縱然努力啊,進步很少。其實眼前到處都是一樣的啊,不要說什麼難的事情,我們每天早晨要燒飯吧,拿一把刀,那把菜刀鈍得要命 啊,你切就切不動。然後呢我們早晨起來啊,譬如說要刮鬍子,我今天就是那把鬍子刀沒有注意,刮了個半天,怎麼摸摸這個地方還有,就是沒有用啊!它就要這個圓滿的德相。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啊,沒有一個例外的。現在簡單的事情尚且如此,何況是修道啊!所以啊,要「身德一切圓滿」。
什麼是圓滿的身德,大家還記得嗎?大家還記得嗎?大家再重溫習一下,單單得到人身還不算,暇滿人身;暇滿人身當中啊,乃至於受八關齋戒、沙彌戒不行,還要比丘身。大家記得不記得?所以啊,他前面的特別說明,同樣發了大菩提心的兩個人,心是一樣的,一個在家人哪,他把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的燈作什麼等等供養;一個出家人,點一個小小的燈燭啊,這個功德是超過了這一位在家菩薩,以這麼多……。他發的心是一樣的,但是供的內容是差這麼多,結果多的啊得到的功德反而少,為什麼?因為他修行的這個工具─圓滿的德相,這個就是絕大的差別,這一點啊我們務必要知道。
不過注意哦!這個不是說,「哎呀,我剃了個頭了囉!」然後呢跑到戒壇上面啊,頭上面燒了幾個疤了就算囉!不行啊!這是內心當中如理如量地相應的,硬是要把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撐起來。因為你是代表的清淨幢相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圓滿的功德了。這個清淨的幢相啊,主要的在哪裡?就是你起心動念之間。業,現在我們了解了,這個業是什麼?一定是思,思已業,這樣。所以這一個道理,在將來啊,在這個菩薩戒,在這菩薩戒之前啊,說《在家備覽》當中會特別說明這個道理,我們務必要辨得清楚。不但如此,
【又須具足所受用財,能受用身,受用同伴,凡所作業悉能成辦,四種圓滿。】
不但是這個身相圓滿,還要呢,所受用的財,能受用的身,還有呢受用的同伴,那麼要辦的事情統統成就,這個要圓滿,這個要圓滿。
相关链接:晚上共学《广论》-上士道-学菩萨行-听闻回帖
|
评分
-
1
查看全部评分
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