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学习佛法到最后就是对缘起、空性的证悟。空性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,可以从许许多多的角度而不是一个角度去认识。比如我们在一所寺院拍照片,拍摄的角度可以是非常多的,如正面、侧面、左面、右面,还可以从下往上拍、从上往下拍、从外往里拍、从里往外拍等等。也就是说,从许许多多的角度,都可以来认识一件事物。反过来讲,看问题常常是以一个角度来认识,就会把这个问题看死了,自然就认识不清楚。对外在的事物认识不清楚,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障碍。根源在于我们内心有迷惑,有障碍,不能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如果能够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,我们内心当中很多的迷惑、问题,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,自然就会被解决掉。但问题就在于迷茫、烦恼,内心发生困惑的时候,常常提不起佛法。因为无明烦恼现行的时候,佛法就被障覆了,也就是说我这个房间里面已经都是黑暗了,并且当自己清醒过来的时候,已经来不及了,因为自己在无明状态下已经造了很多的不善业,并且这种业还一直在等流、相续,这样自己所具有的佛法力量、智慧力量就会越来越弱。
亲近善知识的目的,是因为善知识比较容易看到我们的问题,靠外在的力量,由他力故,慢慢就容易产生定解。如果不是靠善知识这种外在他力的作用,可能学了几十年都很难对佛法法义产生真正的定解。没有产生定解,如何产生智慧?更不会有信、解、行、证。没有真正的定解,就没办法去实行,修行就修不了,就不会照自己理解的与所产生的见解去实践。因为我们内心一直有怀疑,也就是说自己对佛法的义理没有真正产生信心,法的行相没有真正现起。所以说“由闻知诸法”,我们对法慢慢产生定解,然后再根据这些经教,对自己的这些定解,慢慢展开来修改自己的相续,然后思惟也好,观察也好,远离恶法也好,就比较容易用功了。不然的话,我们随便拿一本经,看一个法类,自己去用功,就犹如我们到一个药店,随手把药拿起来吃,可能一下子不会出大问题,但是也并不一定会有什么好处。更何况我们长劫轮回于生死之中,无明所翳,业障深重,岂可随意吃药!
不要说我们凡夫,声闻也好,菩萨也好,也都要从佛那里听闻正法,再去实践;发菩提心,也要先去学习如何发心,学习如何行菩萨道;六度万行,更需要一步一步去努力。所以说学本身就是一步一步去模仿、去实践。正所谓“一切圣言现为教授”,如果不能现为教授,那么读任何广论都难以产生真正的功德,因为其中的法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教授。广论里面所讲的教授,就是要求我们真正照着去做的,如果没有定解的话,是难以照着做的。反过来说,自己没有照着去做,就是说明没有定解,所以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。(完)
摘自《法音》2007年第02期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