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张红波 于 2017-10-15 21:44 编辑
菩提道次第广论-暇满
共修内容:暇满 第165天
共修学员:《广论》每日10分钟听闻止语共修微信群;
《广论》每日10分钟听闻老菩萨微信群
共修时间:2016/05/29 周日 全天
【如《亲友书》云:「从旁生出得人身,较龟处海遇轭木,孔隙尤难故大王,应行正法令有果。若以众宝饰金器,而用除弃吐秽等,若生人中作恶业,此极愚蒙过于彼。」《弟子书》中亦云:「得极难得人身已,应勤修证所思义。」】
这里所引《亲友书》中的偈颂,头四句就是前面所说的盲龟喻。印度人写文章,也是七个字、九个字乃至十一个字一句,但跟我们中国人写的五言、七言的诗,稍有不同。我们每一个句子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和段落,而印度人只是照字数断句,就其意义来说,可能一句当中有一半是属于前一句的,一半是属于后一句的。现在这个偈子如果依文义,应念成「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」这样断句才对,意思是说得到这个人身,比盲龟从海底出来能碰到海面上有孔的木头还要难!所以「孔隙尤难故大王」这一句上面四个字属于上一句,下面三个字属于下一句「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」,我们以后看文的时候,都应该这样了解。
第二个偈颂是举喻说明,如果有一个金子做的器具,上面又用很多宝物去装饰,照理说这样珍贵的东西应该好好地使用才对。如果把它拿来当痰盂,或用作大小便器,你说多荒唐?这是比喻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无价的人身,如果不好好地修善,还要去做恶,就像将宝饰金器拿来当痰盂用一样荒唐。《弟子书》中所说的,也是和《亲友书》这两个偈颂是一样的意思。
这个文字我们要懂得,但文字的内涵并不是光从文字表面就可以看出来的,所以不是把文字读通就可以,除非你有宿生的善根,否则读通文字并不表示就懂得佛法,这一点也是末法时代最可惜、最严重的一个缺陷。佛教中有一句话「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」,就是照着文字用我们所了解的概念去解释它,结果把佛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内涵解释错了。所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一切佛,都在说:「错了,佛真正的意思不是这样呀!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随自意乐,不依师承,这一点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。
所以真正想了解佛法,没有依止善知识如理听闻是根本不可能的。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常常效学西方人的精神,拿佛法来做研究工作,那更是荒唐到绝顶!不过因为时代如此,为了迁就这个时代,也不得不多少做一点。但这种做学问的人,往往因为在文字上研究得非常细,就觉得别人不对。如果把握得住根本去学的话,多少还会有一点利益,但如果看不清楚这一点而跟他们学的话,一定与佛法越离越远,特别是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。我自己也是摸索了几十年,一度遇见那些学者,讲起来头头是道,后来有机会遇见真正的好老师指点,才体会到这个特点。
我出家之前,因为受印光、弘一两位大师的影响,对念佛、持戒内心非常仰望。现在我虽然不是以这个为主,可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我心目中,还是摆在第一位。求学时因为学的是理工,一切都要有凭有据,自然受其影响,不知不觉也很讲究科学数据。那时看到历史上记载,佛门当中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善知识──净土宗的永明延寿禅师,他一天要念十万声佛号。(28b)我刚出家时也是念佛,对他的行持心里很仰望。但后来我看到一位近代的大德所作的开示录上说,开示叫什么,佛堂讲话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