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小缘 于 2018-8-28 09:24 编辑
第1节 皈依受戒,清净身心
听闻随转修心要,少力即脱生死城。让我们以恭敬心欢喜心来共同学习。
大和尚:我们学佛法、受皈依、受戒,就是要来净化自己内心的烦恼,让我们的心心念念都能够保持一种清净,保存一种善良的一种心态。
关键词:菩提心、皈依、受戒、功德、戒定慧
贤二对话: 赵小翠:贤二,我要远离人群,去深山老林修行啦! 贤二:为什么啊? 赵小翠:世间太吵啦,事情太多了,我的内心不能清净,内心没有力量,我很烦躁; 贤二:我师父说,小乘佛法告诉我们要寂静,远离愦闹,远离人群,自己用功修行; 大乘道呢,发菩提心,所有的功德都是在有情众生的份上来积聚圆满。 赵小翠:我自己还没有度脱,怎么去度众生呢? 贤二:我师父说:这就是大乘道跟小乘道不同的地方。
要点回顾:
1. 如何种成佛的因? 2. 皈依、受戒、学佛前后的变化是什么? 3. 如何才能让内心清净善良、非常有力量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师父开示原文: 1.1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
各位同修: 这几天大家在这里读诵《楞严经》,非常地殊胜。《楞严经》第二卷里头说到:“自未得度,先度人者,菩萨发心”,自己没有得到度脱,然后呢先去度别人,菩萨因此初发心。我们常常会想到说:自己还没有度,又怎么可能去度别人?这也就是大乘道跟小乘道不同的地方。 小乘佛法告诉我们要寂静,远离愦闹,远离人群,自己用功修行;大乘道呢,发菩提心,所有的功德都是在有情众生的份上来积聚圆满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修六度万行,这些功德都是要在众生份上才能够获得,也就是如果没有众生,那么佛也修不出佛。
1.2发菩提心,种成佛正因 现在我们都是凡夫众生,那么我们要成佛,就要发菩提心,就要种因。那么这个因在哪里种呢?就在我们自己心里种因,在自己的心里怎么种因呢?我们常常讲到说,佛法是心地法门,我们内心的心田,我们自己内心就是一方非常肥沃的田地。我们发了这个心是种了因,种了什么因呢?种了正因,种了成佛的因。 比如说大家来到龙泉寺受皈依,受五戒,那为什么能够来到这里呢?从你家里跑到这里来就是你发了心,你如果不发心你就不会跑来,你自己发了心说要受三皈依、要受五戒,那么刚好我们今天有传授三皈五戒,外缘具足了,你就能够来这里受皈依受戒。 假如自己不发这个心,我们这边哪怕你天天传授三皈五戒,也不可能说自己能够求得到皈依,求得到戒法。也就是自己发了心,所以呢,你就会去打听、会去注意哪个地方、哪个寺院有授皈依、有授戒,那么你就会来,所以大家得到这样子的消息之后,才能够来到寺庙里边来。
1.3皈依、受戒、学佛的作用
1.3.1、皈依、受戒的功德 那么下面的问题呢,大家为什么又要来受皈依,为什么又要来受戒呢?受皈依受戒,成为一位佛教徒,它又有什么作用呢?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什么利益呢?这肯定有利益、有好处的,有殊胜的功德。那么有些同修在以前,没有皈依之前,就已经认识到说学佛法的功德,那么有些似懂非懂、懵懵懂懂,大家的情况不一样,总的说来,学佛法、集资粮、受皈依、受戒,有很大的功德。 我们常常听到说,“无量功德”“功德无量”,那么功德什么意思呢?功德就是作用,皈依有皈依的作用,受戒有受戒的作用,那皈依受戒,这是佛法里头非常重要的内容,最基本的佛法。
1.3.2 学佛前后的对比 ----1)学佛前,无明烦恼 那我们人为什么需要佛法呢?或者说我们学了佛法,我们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?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?未学佛法以前,大家都有很多的烦恼啊、无明,因为内心当中有无明烦恼,所以我们做的事情,我们说的话都是染污的、不清净的。因为内心里面有无明烦恼的污垢,贪、嗔、痴三毒,所以我们说出来的话,做出来的事,对别人、对社会,会有很多负面的、不好的一些影响、作用在产生。 ----2)学佛后,勤修戒定慧、消除烦恼 那我们学佛法、受皈依、受戒,就是要来净化自己内心的烦恼,让自己内心当中那些不好的心态、不好的情绪、不好的起心动念得到改善,让我们的心心念念都能够保持一种清净,保存一种善良的一种心态。如何要让我们自己的内心能够做到清净善良,内心能够非常地有力量?——就需要按照佛法的要求去改进。那佛法要求我们就是戒、定、慧嘛。【戒】戒律,戒律就是让我们的身、语、意三业都能够与佛法相应,戒律就是我们行为的规范、行为的标准,怎么说话、怎么行事、怎么起心动念,都有一个标准、一个规范。 我们逐步逐步按照这种规范去做,那我们慢慢慢慢,自己的那些烦恼啊就会得到净化,内心慢慢清净了,我们对外在的境界才能够看得清楚,才能够了了分明,不会被外在的境界之所迷惑,然后才会有禅定,才会有念力有定力。【慧】有了戒定的功德之后,我们才能够开智慧,有了智慧,那么我们所作所为才会越来越有意义,越来越有价值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小结: 1. 如何种成佛的因? 佛法是心地法门,我们发菩提心就是种了成佛的正因。
2. 皈依、受戒、学佛前后的变化是什么? 学佛前: 有很多烦恼、无明,所做的事情、说的话是染污的、不清净的; 学佛后: 内心的烦恼得到净化,心心念念都能够保持清净、善良的一种心态。
3. 如何才能让内心清净善良、非常有力量? 需要按照戒定慧的要求去改进。 【戒】戒律是我们行为的规范、标准,让我们的身、语、意三业都能够与佛法相应。 【定】烦恼得到净化,内心清净,对外在的境界了了分明,不会被其迷惑,然后获得禅定、念力、定力。 【慧】有了戒定的功德之后,我们才能够开智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讨论与分享 1、谈谈自己学佛前后的对比? 2、学了佛法,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人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实践行持 体会三天不批评他人,赞美他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