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韩蜜 于 2018-4-11 13:45 编辑
路是自己走出来的
理想的人,能够勾画历史;现实的人,能够顺应历史;怀旧的人,能够记载历史。而惟有尊重过去、胸怀未来、立足当下的人,可以创造历史。
2009年6月23日
11 :10,准时出发。上了车,龙泉寺的建设就成了师父与司机小刘交谈最多的一个话题。
师父:“你来多长时间了? ”
小刘:“十点多一点就来了,先到新建的见行楼上转了一圈。”
师父:“旁边的东配楼现在已经盖了地下两层,八月十五(农历)就可以封顶了。 ”相对于见行楼,东配楼的建设快了许多。东配楼是后来建设见行楼主体工程时,新加进去的一块。有了东配楼,见行楼就如同一朵鲜花,有了绿叶的陪衬,显得更加得体。
师父:“你见到那些窗户了,怎么样? ”
小刘:“挺特别的,外面看是石头,里面看是木头。”
师父:“对于门窗的选材,要用最高的标准。门窗都是经常开关的,弄不好,有一个门窗漏风,整个楼都废了。再加上冬天,凤凰岭的风是很大的,就更需要防护好。”
这几句话有一种莫大的穿透力,一直射入我的内心。记得昨天下午四点多师父从佛协回来,就开始接待客人,一直到将近晚上七点,客人前脚走,师父后脚就跟了出来,并不是跟客人,而是到工地上去。自己有时有些不明白,这些事情有两位法师负责,再加上义工居士们的护持,师父不一定要这么费心吧。但刚才这几句话,让我明白了师父到工地上去转的意义。
12 :03,到达北京首都机场。
“这样是不是方便了很多? ”师父看我拉着箱子问。
“是,师父,方便多了。 ”我答道,“也很省事,不用担心会丢东西。”
“上午在做什么? ”师父问。
“在整理电脑资料。 ”我答道。
“身份证呢?”快到取票处了,师父问。
“还在箱子里。”真有点着急。
“还是没有经验。”师父笑着说。我赶快将身份证从箱子里取出来,递给了师父。师父去柜台处登记取票。
我是在为师父做侍者吗?看着师父的身影,我禁不住问自己。
这让我想起了哥哥,他年长我四岁。我们在一起的时候,如果不是特别说明,恐怕没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兄弟俩。他性格开朗,我性格内向;他爱交友,我爱独处;他除了学习,什么都感兴趣,我除了学习,什么都不感兴趣;他回到家,在家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,我回了家,串门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……
但是我常常会有这种感觉:是哥哥成就了我。因为他担当了更多外护的角色,让我省去了很多费人心思的应酬。
不过,现在情况不一样了,我是和师父在一起,自然应去担当,而不是再一直受呵护。想是这样想,可惯性的力量常让人身不由己。
“眼里没有活! ”这是师父曾经对一些弟子的评价,我觉得同样适合我。
12:15,安检,进入候机室。
“这样出来走一走也好。”师父说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
是啊!老不爱出门,最后,就成了闭门造车。估计这样造出来的车,也载不了人。
“从理想世界到现实世界。”我说,“否则,一旦面对现实,很多理想都成了肥皂泡,不堪一击。”
“以前和卢洵主任交流过吗? ”师父问。
“没有,只是有几次听到他与师父说话。 ”我说。卢洵是《法音》的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,这次也会和师父一道参加山东和上海的活动。
“刚好趁这个机会,可以与他好好交流一下。 ”师父鼓励道。
“是。”我应道。刚才师父提到古人常说的一句话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 ”今天又做了补充,成了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交万个友。 ”我想,这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。
师父经常强调所缘境的重要性。自己常常觉得,人与人之间的差别,最主要的不是体现在智力和能力方面,而是体现在内心的所缘境上。这所缘境,一方面与所居住的环境有关;另一方面,也与自己内心的安立有关。师父带领弟子,营造一个道风纯正的龙泉道场,这是就前者而言的。至于每个人在这个道场中能取得怎样的成就,就与每个人内心的所缘境有关了。
“我们也要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作出回应。”师父说。
“是。”或许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体现佛教对社会的不朽价值,才能更好地让世人接触和认识佛教,更重要的是,佛教自身才能获得一种不息的生命力。
“很多事情,要逼一逼才能出来。像这次香港传戒,能这样写出系统的报道,也很不简单,里面涉及了很多人,很多现行,也是内地和香港佛教界之间的一大盛事,这就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佛教留下了第一手资料。 ”师父说,“现在可能还觉得很平常,但越往后,它的意义就越展现出来了。”
内心常常感叹师父那份强烈的历史责任感。如果一个人常生活在未来的世界里,我们倾向于称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;如果一个人常生活在当下的世界里,我们倾向于称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;如果一个人常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,我们倾向于称他是一个很怀旧的人。理想的人,能够勾画历史;现实的人,能顺应历史;怀旧的人,能够记载历史。而惟有尊重过去、胸怀未来、立足当下的人,可以创造历史。
“一件事情的意义,也要不断去挖掘,这样才能长久坚持。 ”师父说。师父一旦决定了的事情,就会坚持做下去,这不仅与初发心关系甚大,同样与做的过程中对于事情本身意义的不断提炼与升华直接相关。
“路都是人自己走出来的。 ”师父淡淡的话语,却传递了非常丰富的内涵。我们常常会觉得,某某人运气好,某某人福报比较大,无形中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成了宿命论。岂不知,“路都是人自己走出来的”。一个人的命运如何,不但与过去的造作有关,更与当下的造作有关。在某种程度上,后者甚至还占了主要的分量。越在师父身边,越能体会到:机会,其实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。
“但人往往自己想要做的,和实际做出来的会有差距。 ”我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个疑虑。如果一个人,连想也不想,那就不用提了。
“人们所想的都很无常,常常会发生变化。结果是,境界来了,都是烦恼在起作用,都是随业在流转。”师父说。
是啊!眼光不够长远,不能深思熟虑的过患莫过如此。因为眼光不够长远,便无法突破业力的束缚;因为不能深思熟虑,便为烦恼所驱使。 反之亦然。若能眼光长远,必能产生大愿力,自能突破宿生业力的束缚;若能深思熟虑,必能产生大智慧,自能消融俱生烦恼的驱使。
12:40,登机。在登机口,与卢洵主任会面。
13:10,飞机起飞,前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。
14 :00,飞机到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。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综合处周成副处长前来迎接。
14:22,前往济宁圣都国际大酒店。
17:00,下榻圣都国际大酒店。
18:40,济宁市委市政府举行欢迎晚宴。
文章选自2009年6月23日《随侍师父“山东上海”行心得感言 —路是自己走出来的》
|